一、地址選擇原則
a.地形要求開闊整齊,有足夠的面積,自繁自養豬場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繁殖母豬每頭45~50平方米或上市商品育肥豬3~4平米考慮,生活區、行政區另行考慮,并留有發展余地;地方面積一定要充足,豬場的建設占豬場盈利原因的一半以上;
二、選擇寬闊的地方
b.地勢干燥、平坦、向陽,方向坐北朝南、偏東南15度,有利于排水、采光防寒冬暖夏涼;注意:這決定了豬場的濕度,光照等非常重要;光照好,地勢平坦
c.土質要求排水性好,透氣性強,春季不回潮,質地均勻耐壓的沙石土壤
d.水、電充足:水質符合飲用水標準、取用方便的地下水,電力供應充分的三相電源
e.交通方便:便于飼料、肥料、種群的運輸。但豬場應遠離交通干線、村莊。市場、屠宰場、肉品加工等對防疫不利地點3千米以上。
三、豬群每日存欄結構
a.公豬300×1/25=12頭
b.空懷母豬頭數=母豬頭數×年產胎次×飼養天數/365=300×2.2×(14+21)/365=約65頭
c.妊娠母豬頭數=母豬頭數×年產胎次×飼養天數/365=300×2.2×(114-21-7)/365=約160頭
d.分娩哺乳母豬頭數=母豬頭數×年產胎次×飼養天數/365=300×2.2×(7+28)/365=約65頭
e.哺乳仔豬頭數=母豬頭數×年產胎次×胎產仔數×飼養天數/365=300×2.2×10×0.95×28/365=約510頭
f.保育豬頭數=母豬頭數×年產胎次×胎產仔數×成活率×飼養天數/365=300×2.2×10××0.95×28/365=約485頭
g.育肥豬頭數=豬頭數×年產胎次×胎產仔數×成活率×飼養天數/365=300×2.2×10×120/365=約2000頭
四、光照,密度,豬舍高度都要把握好
h.每月出欄商品豬=300×2.2×10×0.95×0.98×120/365=約2000頭
i.總存欄=300+12+510+585+2000=3300頭
五、設備設施要素配置
a.新工藝養豬的主要設備、設施包括:單位限位欄、產床、保育高床等成套設備
b.限位欄 165+10套 約300元每套
c.母豬產床 65+10套 約2400元每套
d.仔豬保育高床 25+5套 約1000元每套
e.自動料槽 20(保育)+84(大豬)個
六、土建預算
a.公豬舍1間(16個欄)(9.5×25)=250平米
b.空懷車間(開放雙列式)1間(7.2×50)=360平米
c.妊娠限位欄175套1間(7.4×5.5)=407平米單位限位欄規格2.2×0,6×1.1
d.產子車間(雙列封閉式)(10.5×85)=895平米分5間,每間長17米,每間16個產床,全進全出
e.保育舍與產房一一對應:17×10.5×5間=893平方
f.育肥車間:6間,每間面積:50米長×8米寬×6間=2400平米